香港學校面試的注意事項分析(幼兒和小學篇)
- 黃德珊老師 - 凱旋教育首席顧問

- 4月2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6月7日
入學考試和面試往往是孩子或家長留給學校第一印象的關鍵機會,就如同相親一般,若處理不當,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面試文化對香港家長而言早已駕輕就熟——從孩子未滿兩歲起便開始歷練,但對內地家長來說,若不瞭解其中過程和意義,面對這場層層淘汰的競賽難免會感到無從下手。 在此,我們先行分析一些家長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學校的招生人員從家長在校門口登記孩子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細心地觀察每一個家庭,比如是孩子的著裝舉止、家長與招生老師的互動、等候期間的表現等細節都盡收眼底並且做紀錄。 記得我在國際學校擔任招生總監時,曾見過穿著小禮服和西裝去面試的小學生,因衣物束縛全程坐立不安,甚至有人因悶熱或緊繃而當場哭泣! 還有家長在參觀校園時無視勸阻偷拍照片,公然違反校園隱私條例; 更常見的是家長在等候區與陌生家長交換聯繫方式,這些行為在招生老師眼中都極不禮貌。 若是有些幼兒面試允許家長陪同,但登記等候的期間老師會特別留意孩子是否懂禮貌、能否管住雙手不隨意觸碰物品。 若孩子容易坐不住,建議家長帶本書幫孩子消磨時間,而非依賴「電子奶嘴」(看手機)。 在香港,三歲以上兒童的面試通常禁止家長陪同,建議孩子提前通過參加不同類型的興趣班、輪流託管、或帶孩子去不同的遊樂場、不同學校的開放日等地方,培養孩子主動大方的與不同的成人和新同伴互動的能力,使其在面試老師面前能從容自若,不畏陌生。孩子也要習慣說和對自己的中、英文名字有反應,很多內地家長平常只稱呼孩子的乳名,弄至當學校的老師喊孩子的全名的時候他們沒反應,可能導致因為孩子連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而令學校錯誤理解孩子是沒有禮貌!
有些家長為緩解緊張或避免遲到,會特意提前帶孩子在校外圍繞,甚至提前數日參觀校園。 這種做法反而會加劇孩子不必要的焦慮,使其對「面試」產生誤解,視之為洪水猛獸。 反之,若家長毫無鋪墊,哄騙孩子面試只是去“玩”,孩子也可能因毫無準備而敷衍應付。 更有家長與孩子訂立條件協定,如“表現好就去迪士尼”,若孩子天真地將這番話告訴老師,反而暴露家長在教育價值觀上的偏差——學校更希望看到孩子真實自然的表現,而非刻意偽裝或功利性的行為。 我們建議家長尋求專業兒童心理教師的指導,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和了解不同學校的面試流程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同時透過日常互動的方式,循序漸進讓孩子明白和成長。 畢竟香港最優秀的學校選拔嚴格,孩子需要明白:與父母是並肩作戰的團隊,唯有真正意義上的“teamwork”,互相支持和努力才方能一舉成功。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專家分享,歡迎留言或轉載,但因版權所有,請列明出處。謝謝! (黃德珊老師 - 凱旋教育首席顧問及升學總監 / 哈佛大學研究學院頒授的早期教育領導證書(CEEL),香港大學教育管理碩士(M.Ed.),加拿大皇后大學教育(B.Ed.)及榮譽理科學士, 皇家音樂學院鋼琴老師文憑 (ARCT)




留言